设为首页|收藏
中国科学院大学黄辉教授、张昕副教授研究团队在之前的工作中曾报道了一系列NFRAs,通过引入不同类型的NoCLs来制备高性能器件,PCE高达14.82%。
近些年来,非共价“构象锁”(Noncovalently Conformational Locks,NoCLs)被视为是一种设计高性能有机/聚合物半导体材料的重要策略。近日,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黄辉教授课题组在该研究领域取得了新突破,相关成果发表在Adv. Funct. Mater. 2022, 2112433(DOI: 10.1002/adfm.202112433)。
本团队采用Buchwald预催化剂P(t-Bu)3 Pd G3的高效催化体系,首次实现了室温下传统Stille聚合反应。实验结果表明,该方法不仅普适性广,更重要的是能够完全抑制均聚结构缺陷的产生,提高了共聚物的品质和重现性。
2022年1月14日,本课题组举办了2021年年终总结大会。
中国科学院大学黄辉团队在碳-硫键活化深入研究的基础上(Nat. Chem., 2017, 9, 188. Inorg. Chem., 2018, 57, 9266.),2019年首次将芳香硫醚作为替代芳基卤化物的亲电试剂,应用于有机半导体合成中(Angew. Chem. Int. Ed. 2019, 58, 5044)。
近日,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黄辉教授(点击查看介绍)团队通过调控硫族元素,制备了一种可用于乏氧条件下的近红外二区光动力一型的光敏剂,并发现其具有良好的肿瘤治疗效果。
课题组熊海根博士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0批面上资助
根据《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实施办法》(校发学字【2014】64号)文件精神,经学生本人申请、院系初评、校部国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评审后,本课题组博士生魏亚男、硕士生刘天华荣获2021年度校部国家奖学金。
刘波同学加入课题组联合培养
近日,中国科学院大学黄辉教授研究团队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具有S··O共价键的NREAs-II:PhO4T-1、PhO4T-2和PhO4T-3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