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收藏

中文
当前位置:首页>>合作交流
宛新华教授“螺旋聚苯乙炔的构象与功能”主题讲座

    2023年5月23日14:00,北京大学教授宛新华应黄辉教授邀请来中国科学院大学开展“螺旋聚苯乙炔的构象与功能”主题讲座,讲座在教一楼114教室举行。

图片1.jpg 图片2.jpg

    手性的引入为高分子的结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控变量。螺旋结构是种重要的手性结构,光学活性螺旋高分子在手性识别、对映选择性分离不对称催化、圆偏振荧光、信息存储和多通道传感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实际和潜在应用,正成为功能材料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。

图片3.jpg 图片4.jpg

    宛新华教授在讲座中首先介绍了利用分子内酰胺键之间的强氢键,得到主链发光的单取代聚乙炔,研究了各种内、外在因素对荧光性质的影响。利用氢键的溶剂与温度响应性,实现了荧光和CPL的可逆开关,使其在CPL检测器中应用。并介绍了一种新开发的自显示活性酯-胺反应,能用肉眼可见的荧光变化实时定量监测反应进程,可以用于识别结构多样的非手性有机胺,对各种手性胺表现出对映选择性,可提供多通道可视化定量检测。接着宛新华教授向同学们讲解了一类新型的两亲性聚苯乙炔均聚物,其在溶液中可自组装形成规整的六方纳米片,同时可表现出二维尺度上的手性传递过程。其生长过程表现出“先成核后生长”的特点,其内部的刚性螺旋聚合物分子呈现六方柱状排列。利用聚苯乙快螺旋构象的差异,实现了螺旋构象驱动的“自拆分”;在有序的六方晶格限制下,聚苯乙炔的圆偏振荧光强度显著增强。最后宛新华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交流与探讨,得到了现场师生的热烈响应。

图片5.jpg 图片6.png

    宛新华,教授,博士生导师,北京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。199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(排名2) ,1998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,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,2004年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名单,2010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8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(排名2) 。研究兴趣及领域: 高分子合成与先进功能材料。发表SCI收录论文近200余篇,撰写6本英文书的章节。



1461